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io,霸唐逍遥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语︰????????????????),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苏丹。自灭亡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故其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明,东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统合。

    其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六世纪之久。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之界限日趋模糊。其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米玛·希南名留至今。于十六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顶盛,在十七世纪,其领土更达最高峰。而在海雷丁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其为惟一的伊斯兰势力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然而,终不敌之,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因而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编辑本段「帝国的历史」

    建立奥斯曼土耳其人原属中亚阿姆河一带(突厥斯坦)西突厥乌古斯人的卡伊部落,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纪初,蒙古人大举入侵中亚,卡伊部落首领埃尔图格鲁尔率部400多帐被迫西迁,进入安纳托利亚,信奉伊斯兰教(一说在中亚时已信伊斯兰教)。归顺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素丹国,受封安纳托利亚北部的卡拉贾达地区,并委以守卫边境重任。埃尔图格鲁尔从毗邻拜占庭手中夺取瑟于特、多马尼奇等地,这成为奥斯曼国家的发祥地。1281年,奥斯曼一世('UthmanI,1258~1324)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后,继续兼并拜占庭领土卡拉贾希萨尔、比莱吉克、亚尔希萨尔等地,定都耶尼谢希尔。1289年罗姆素丹国被迫承认他夺取的领土为其封地。1299年,奥斯曼趁罗姆素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故名。1324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4~1360)继位后,首先攻占布尔萨,并迁都于此,正式宣布使用“素丹”称号,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他继续向外扩张,先后又攻占尼西亚、尼科美底亚、斯库塔里、安卡拉等地,其势力达于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及加利波里半岛。他开始建立常备军队,组建近卫军团(即童子军团),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即国务会议),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遣贝伊(即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即教法官),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1360年素丹穆拉德一世(1360严1389在位)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维利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素丹巴耶济德一世(1389~1402在位)征服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地区,初步统一安纳托利亚突厥塞尔柱各埃米尔公国。1394年,迫使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扶植下的哈里发穆泰瓦基勒赐封他为“罗姆素丹”。1402年,帖木儿率军侵入小亚细亚,奥斯曼军队战败,巴耶济德一世被俘后身亡,其后代陷入内争。素丹穆罕默德一世(1403,,1421在位)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征战时丧失的领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对欧洲基督教王国作战,再次征服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确立了在欧、亚所辖地区的统治。

    编辑本段「帝国的扩张」

    版本1:

    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统治期间,即十四世纪初中期,建立了常备军,并且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于一三三一年,其打伤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并攻占了尼西亚城;一三三七年,夺取尼科美底亚,将东罗马帝国之势力逐出小亚细亚。奥尔汗改称“总督”。一三四九年,奥尔汗以二万骑兵打败了塞尔维亚,占领亚得里亚堡,并迁都于此,改名“埃迪尔内”。

    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更自号“苏丹”,并于一三八九年取得科索沃战役之胜利,打败了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再于一三九三年征服保加利亚。一三九六年,罗马教皇授权匈牙利国王率领多国部队与之决战,结果联军大败,欧洲诸国震惊。至十四世纪末,其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及小亚细亚。

    十五世纪初,其曾一度衰落。至穆罕默德二世时期,国力恢复。一四五三年,其帝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钜战五十三天,终于五月二十九日攻克,并迁都于此,东罗马帝国灭亡。

    攻灭东罗马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先于一四六三年征服波斯尼亚;再于一四七八年征服克里米亚汗国;翌年征服阿尔巴尼亚;一五一四年向东打败伊朗。一五一七年更向南征讨,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随後麦加、麦地那亦相继被占领,苏丹因而自称为“两个圣城之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之首脑哈里发。

    苏莱曼一世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其被尊为“大帝”。一五二一年,占领贝尔格莱德;一五二九年围攻维也纳;一五五五年进占两河流域。至一五七四年,势力更达到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

    由于其穷兵黩武,因而战事不断,打断了东西方之贸易,使得西欧往东方之交通不时受阻。而帝国向过境商人征高额税收,乃原产东方之香料、茶叶等商品价格昂贵之原因之一。然而,丰厚之商业利润使得西欧诸国寻找去东方新航路,免受其威胁,从而促生了地理大发现。

    版本2:1451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1421~1481在位)执政后,帝国步入强盛时期。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成为帝国的新都,并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他制定伊斯兰法典,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扩建用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对新征服地区实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对其他宗教团体实行自治的“米勒特制”,发展经济,从而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向外扩张的实力。1459~1478年,最终占领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克里木、阿尔巴尼亚、伯罗奔尼撒半岛等,并统一了小亚细亚。自称“两地(指罗梅利亚和安纳托利亚)和两海(指爱琴海和黑海)的主人”。16世纪初,素丹赛利姆一世(1512~1520在位)先后打败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从开罗俘虏哈里发穆泰瓦基勒予以监禁,自称哈里发。他占领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地区。麦加圣地谢里夫表示臣服,并将大量伊斯兰教圣物供奉给素丹。赛利姆遂取得“两圣地护卫者”称号。素丹苏莱曼一世(1520~1566在位)统治时期,奥斯曼帝国国势臻于极盛。他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加强中央政权,发展经济,国库充盈。他先后征服和控制了伊拉克、黎巴嫩、希贾兹、也门等地,辖有除摩洛哥外的马格里布地区,并向东南欧派驻军事长官、伊斯兰教法官、传教师,使伊斯兰教在东南欧广泛传播。帝国极盛时,其领土东迄高加索和波斯湾,南抵非洲内地,西达非洲摩洛哥,北迄奥地利边界直到俄国境内,囊括今欧、亚、非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领土面积约600多万平方公里。

    版本3: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庭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庭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庭在小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庭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地坚持了5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编辑本段「衰落与灭亡」

    版本1: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十七至十八世纪,其与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交战迭遭失败,势力转衰。九次俄土战争几无胜迹,失地千里。至十九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後独立;英、法、俄、奥相继争夺其领土。及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版本2:

    自苏莱曼一世死后的200多年间,奥斯曼帝国渐趋衰落。在内部,地方封建割据加强,土地高度集中,对农民的徭役赋税加重,国家财政危机。国内民族压迫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小亚及西亚各地先后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和教派起义,尤以16~17世纪的杰拉勒运动、18世纪初伊斯坦布尔的帕特罗纳·哈利勒起义时间长、规模大,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丧失大量土地。18世纪末两次俄土战争失利,帝国所属黑海北岸土地划归俄国。19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埃及、叙利亚、也门脱离控制,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在帝国衰败时,促使一些政治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曾实行的主要内政改革有,1789~1839年的“新秩序运动”、1839~1856年的“坦志麦特”运动、1876~1878年的立宪运动等,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又鼓吹泛伊斯兰主义,企图维护帝国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均收效甚微,却扩大了西方列强对土耳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后英、法、俄、奥、意等加紧争夺和瓜分了帝国在欧、非、西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同盟国作战失败后,其领土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国民政府宣布罢黜素丹穆罕默德六世,废除素丹制,奥斯曼帝国告终。

    编辑本段「帝国的政治」

    奥斯曼帝国为政教合一的军事性封建国家,设有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素丹为最高统治者,集政治、军事、司法、宗教权力于一身,实行世袭制。作为宗教领袖,采用“埃米尔·穆米尼”(即正统派的长官)称号,从素丹赛利姆一世起自诩为世界穆斯林的“哈里发”,但未得到伊斯兰世界的承认。国家实行封建的土地制度,国有土地占80%,称“米里”。此外还有封给清真寺、宗教社团的瓦克夫地和私有地(即穆尔克)。国有地分为哈斯、泽美德、梯马尔3类。哈斯为王室成员领地和高级文武官员的禄田,其收入在10万阿克切(即银币单位)以上。泽美德和梯马尔是以服军役为条件赐给有军功人员的土地,其收入分别为2万以上及不足2万阿克切为区别。帝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贡赋、天课、人丁税和战争掠夺。其经济主要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政府不注重发展对外贸易往来,本土经济发展处于封闭状态。

    编辑本段「帝国时间表」

    奥斯曼一世(OsmanI)1280——1324奥尔汗(Orkhan)1324——1359穆拉德一世(MuratI)1360——1389巴耶济德一世(BayezidI)1389——1402大空位期(Interregnum)1402——1413穆罕默德一世(MehmetI)1413——1421穆拉德二世(MuratII)1421——1444穆罕默德二世(MehmetII)1444——1446穆拉德二世(MuratII)(复位)1446——1451穆罕默德二世(MehmetII)(复位)1451——1481巴耶济德二世(BayezidII)1481——1512塞利姆一世(SelimI)1512——1520苏莱曼一世(SüleymanI)1520——1566塞利姆二世(SelimII)1566——1574穆拉德三世(MuratIII)1574——1595穆罕默德三世(MehmetIII)1595——1603艾哈迈德一世(AhmetdI)1603——1617穆斯塔法一世(MustafaI)1617——1618奥斯曼二世(OsmanII)1618——1622穆斯塔法一世(MustafaI)(复位)1622——...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