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io,法医秦明系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咱也别怕社会影响有多恶劣,毕竟案子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做的,还是尽快破案,这样坏事就会变好事了。”转念一想,我接着问,“现场很血腥吗?有多血腥?”

    1

    “说吧,你怎么补偿我们?”我把一沓案件照片摔在吴老大的办公桌上,装作气鼓鼓的样子说。

    “补偿?为啥要补偿你们?”吴老大满脸堆笑。

    “你真是老年痴呆了吧?自己说过的话,这么快就忘了?”我说,“我说你是乌鸦嘴吧,你自己还不信。上次你一说有命案,马上就来命案;上次你说什么‘如果再发一起连环案件,再拿这三个字来,说不准我就有什么发现了呢’。你看,还真来了个连环案件。您这金口玉言啊,还真是灵验。我充其量就是个乌鸦,但您老,能赶得上精卫啊。”

    吴老大和我们关系甚好,玩笑即便开得过分,他也不会生气。

    “精卫?”吴老大嬉皮笑脸地说,“你说的是填海的那个吗?那你就一知半解了。精卫可不是乌鸦,精卫是太阳神的小女儿,化作的是一种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鸟,栖息在发鸠山。之所以叫精卫,是因为它的叫声是这样的,是一种比较凄惨的悲鸣。”

    对于这个文理兼通的老学究,我是肯定说不过他的,于是,我翻了翻眼睛,说:“是啊,悲鸣啊,您老这不是悲鸣吗?”

    “我和你说啊,我觉得你们今年这么忙还遇上系列案件的主要原因,在于你们的那副对联。”吴老大龇着牙说。

    为了提升民警的文化修养,今年春节的时候,厅里办了春联大赛,要求各科室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创作一副春联。

    我们勘查一组创作的春联是这样的:

    上联:刀光锯影织起千重法网

    下联:开胸剖腹洗尽万桩沉冤

    横批:鬼手佛心

    我们找了个喜欢书法的退休老法医,用霸气的字体写出了这副春联。一贴上墙,就受到了各方赞扬,所以我们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瓶洗发膏。

    这个成绩可不容易,虽然我们每年都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但不知道为什么,绩效考核总是比不过其他的机关科室。所以,这副宝贵的获奖春联,我们在墙上挂了两个多月,这都春夏之交了,还没撕去。

    “万桩沉冤啊!哈哈!每年需要你们出勘现场的案件,也就二三十起。”吴老大说,“你这得五百多年,才能把万桩沉冤给洗了啊。你以为你是孙猴子啊?肯定是老天怕你们完成不了任务,给你们上上发条。”

    我被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林涛笑着说:“行了,你俩都是为老不尊,别瞎扯了,能说说正事儿吗?”

    林涛一语,把我们从拌嘴中拉了出来。

    “对了,能看出有什么特异性书写特征吗?”我铺开照片,放在吴老大面前。

    吴老大说:“照片林涛传给我了,我也做了仔细比对。从书写习惯和字体的细微特征看,确认是同一个人写的肯定没问题。”

    “我们也知道是一个人。”我说,“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吴老大说:“毕竟是在两地作案,首先有证据确证是一个人作案,可以排除一个组织或团体作案的可能性。至少,我们知道了这个嫌疑人的行走轨迹。”

    我点点头,认可了吴老大的说法。

    吴老大接着说:“至于特异性特征,确实不好找。一来毕竟两起案件都只有这么三个字,二来书写载体是墙壁,这样丧失了很多鉴定条件。所以,我开始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看的。但是,不看不知道,这一看下去,还真是有惊喜。”

    “哦?”我和林涛异口同声地说。

    吴老大把两案的照片在电脑桌面上放在一起,说:“你们可以看出什么端倪吗?不要在书写习惯上浪费工夫,毕竟那个不算是什么特异性。我提示一下,有没有可能有错字?”

    “一共就三个字,而且你不说了吗,凶手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怎么会有错字?”我说。

    “文化程度和错字的出现概率不一定成正比。”吴老大说,“很多有广博学识的人,也会习惯性地写错字,不然怎么会有通假字之说?而且有些错字,因为连笔的缘故,并不一定会被人发现。”

    我和林涛仔细地看了看照片,还是一无所获。

    吴老大微微笑了笑,说:“看,‘清’字因为是起笔,所以写得都比较工整;‘夫’字笔画简单,所以也没啥问题;唯独是这个‘道’字。”

    “两起案件,这个‘道’字写得都不太清楚。”林涛说。

    “不清楚不是特征。”吴老大说,“现在不清楚,放大了给你们看。”说完,吴老大把照片放大到只能看到“道”字。

    “我们写‘道’时,走之底里,是一个‘首领’的‘首’。‘首’字下面是个‘自’字,框内应该是两横,但凶手却习惯性地写成了三横,这是个错字。可能他知道应该是两横,但是写的时候,会因为惯性错误造成偏差。”吴老大说。

    我和林涛皱起眉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屏幕上的血字由于放大的缘故,显得像素不足,模模糊糊的,加之凶手本身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就因为笔画多、写得也较为潦草,显得更加不清楚了。但是在那个淡淡红色的“自”字里,我们确实能看见三横。

    “这个,靠谱吗?”我把照片转来转去。

    吴老大点起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说:“不一定靠谱。不过,在两个现场中,都发现了同样的特征,虽然不甚清楚,但还是很可疑的。”

    “这个能算是特异性特征吗?”陈诗羽插话问。

    吴老大说:“错字千千万,但同样一个字写错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没有排查价值,但是至少有甄别价值。”

    排查价值的意思就是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对所有有疑点的人进行筛查。因为需要获取人的真实笔迹,就要搜寻他以前的手书,在这个电脑普及的时代,这样做的工作量极大,所以不太可行。一般有排查价值的特征就是年龄、身高、性别、体貌特征等,因为这些因素排查起来简便易行,在访问中可以直接辨别,所以可以作为排查的依据。而甄别价值,指的是警方有重点嫌疑人了,可以对这个特殊的人进行重点甄别。

    “如果真能有甄别价值,那也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可以让侦查员多找一些符合条件的人来秘密获取笔迹。”陈诗羽说。

    “不过,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啊。”吴老大说,“我这是死马当活马医找出的特征,究竟准不准可不好说。你们也看到了,两起案件中,这个‘道’字都不太清楚的。别到时候用于甄别的时候,发现这个特征是凶手两次巧合造成的,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说得也是。”我说,“这究竟是习惯性错字,还是连笔造成的视觉误差,还真不好说。我们会谨慎对待的。”

    “至少从文检这一块,我们大概能推算出凶手的身高吧。”吴老大说,“一米七左右,这个可以作为排查条件。”

    “一米七的人太多了。”我摇了摇头。

    大宝说:“性别呢?吴老大,你能看得出性别吗?”

    看来大宝对上次在现场闻见的香水味是深信不疑了,这时候又纠缠起性别的问题了。

    “首先,我们现在没有充分的依据证实凶手的性别。”我打断大宝的话,说,“其次,我看肋骨损伤,觉得女人下手应该没那么有力量。”

    吴老大捏了捏鼻子,皱着眉头说:“上次我们说了,从墙壁上的字判断性别,肯定不科学。但是,我觉得这几个字字体娟秀,也不排除是女性写的。”

    “你看,你看,”大宝说,“吴老大支持我了。”

    “吴老大说的是不排除,好吧?‘不排除’和‘就是’是两个概念。”我说。

    “还不是因为样本量少嘛。”吴老大说,“如果能让凶手再写几次这个词组,我觉得暴露出的特征就会更明显、更有助于我们判断了。”

    “老大!”我做拜倒状,说,“收起你的精卫嘴吧!”

    这一次,吴老大的精卫嘴没有马上显灵,我们又在无聊的行政工作中度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和之前一样,科室的聚会依旧举行了两次。

    当然,命案也不能放下。在这个星期当中,我们经常打电话询问龙番市公安局和云泰市公安局“清道夫专案”的调查情况。

    通过一周的调查来看,侦查几乎全部做了无用功。侦查部门从流浪人员下手,考虑了争抢地盘的因素,考虑了精神病患者作案的因素,甚至出动大量警力,对现场周边的所有监控录像都进行了研判,但是依旧找不出任何线索。案件侦查不仅仅是陷入僵局那么简单,而是完全迷失了方向。侦查员的信心受挫,不知道该如何调查才好。

    当然,每天思索,依旧无法让我们从刑事技术专业方面获得突破。这两起案件变成了悬案,即便省厅已经将此系列案件挂牌督办,但作为具体实施的基层单位,仍旧是毫无头绪。

    我们也让吴老大在日常文件检验的过程中,别忘记辨别凶手写的那个“道”字会不会出现。一来是看看这样写错字的人多不多,二来也想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看看凶手会不会牵涉到其他犯罪,正好送来笔迹进行鉴定。当然,那只有极端巧合,才会破案。不过,这两起案件到了这种地步,也只有指望出现巧合了。

    星期一,我来得早,翻看着陈诗羽电脑里我们聚会时候的照片,越看越有意思,铃铛的大肚子,大宝和宝嫂的交杯酒,韩亮的新女友……突然,电话铃匆匆响起。从来电显示看,是师父的电话,我心头一紧,知道又有活儿来了。

    “现在是七点五十九。”师父说,“我看看你们迟到不迟到。”

    我心里琢磨着,原来您老是来查岗啊,好在我今天来得早。

    师父像是揣摩到了我的心思,接着说:“当然,我这通电话不是单单为了查岗的,是来给你们找麻烦的。刚才接到指挥中心通报,庆华县发生了一起两人死亡的案件,初步勘查确定是他杀,需要我们去指导、支援,你们准备准备就出发吧。”

    “不麻烦,不麻烦!”我有些激动。从苗正家被灭门案以后,就再也没有两人或两人以上被杀案发生了,总算又让我们等来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当然,是机会也就有风险,如果案件破不掉,就会像“清道夫专案”一样,让人沮丧和尴尬。

    我放下电话,大宝、林涛和陈诗羽才走进办公室。

    我贼贼地看了他们三个一眼,说:“师父查岗了。”

    林涛没理我,转身去卫生间,整理他被风吹乱的头发。陈诗羽则警惕地看着被我打开的电脑窗口。只有大宝一脸惊恐:“啊?不……不会吧?问……问我了吗?”

    大宝一紧张就会结巴,我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说:“走吧!庆华县命案。”

    大宝习惯性地问:“几具?”

    我竖起两个指头,拎起勘查箱,快步下楼。

    庆华县属于青乡市辖区,位于我省北方,三省交界处。

    和其他边缘县城相比,庆华县的治安算是比较好的。我工作数年,也就来过两三次。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县城,无案则已,一案惊人。虽然发案量不大,但是破案率却不高,不乏一些疑难命案的出现。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担心。

    高速路口,庆华县分管刑侦的副局长赵文正满头大汗地等着我们。他是一个老刑警,虽然不到五十岁,却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刑警经验了。而且他做事果敢,雷厉风行,得到了省内同行的尊敬。

    “赵局长亲自来啦?”我下车寒暄。

    赵局长说:“奶奶的,真是太倒霉了。不知道哪个记者正好经过现场,溜进警戒带,在现场后面的小窗中照了一张现场照片发网上了。现在市局、省厅都朝我这儿发火呢。”

    “被偷拍了?”我嬉笑着说,“没什么大事儿吧,被偷拍这种事儿还少吗?只要不被加上个狗血的标题就好了。上次有个备受新闻关注的事件,我们的法医去医院病房对伤者进行伤情检验的时候,被某个记者偷偷地拍了照。本来这不是挺正常的事情吗?法医天天都得干这活儿啊。可是这个记者可比单纯的我们聪明多了,他给照片配了个标题,然后说什么病房外有警察二十四小时把守,不让伤者与外界有信息沟通。这多狗血啊,一个挺简单的案件,就被炒作成有巨大黑幕了。哈哈!”

    “哦?还有这种事儿啊。”赵局长顿时心理平衡了些,说,“不过这次现场比较血腥,死者的死状比较惨。所以这照片一上网,就引来了无数关注,社会影响挺恶劣的。”

    “咱也别怕社会影响有多恶劣,毕竟案子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做的,还是尽快破案,这样坏事就会变好事了。”转念一想,我接着问,“现场很血腥吗?有多血腥?”

    赵局长点了点头,脸上有掩不住的悲怆:“唉。两个老人,脸都没了。”

    “啊?”大宝吃了一惊,“脸……脸没了?”

    赵局长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没再回答,转身钻进车里,引着我们向命案现场疾驰。

    2

    车辆沿着村村通公路一直向东行驶,出了县城后,视野里是一片平原。这里仿佛没有集中的村落,家家户户都在公路的两侧建起房屋,屋后则是自家的宅基地。

    在颠簸的车上,我打开赵局长之前给的卷宗,翻阅着两名受害人的资料。男死者叫郑庆华,土生土长的庆华县人,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从调查情况看,老人身体非常好,自家的农活还可以胜任。女死者是郑庆华的妻子郑金氏,今年七十九岁,是五十多年前从邻省嫁来郑家的。郑金氏身体也很健康,这么大岁数,几乎都没有去过医院。

    “如果不是惨遭命案,估计他们再活个十年都行。”大宝说。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啊。”我叹息一声。

    很快,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警车在赵局长的车的引导下,下了村村通公路,在路旁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了下来。这是警方临时租用的停车场,七七八八停了几辆警车。在这户人家的路对面,是一个四周被警戒带围绕的房屋,那应该就是现场了。

    可能是因为之前现场保护出现过失误,现在这个现场的外围防护明显加强了,警戒带的每个角都有两名身着警服的警察在看守,或是民警,或是戴着学员肩章的协警。

    赵局长站在公路旁边,指着下方的现场房屋,说:“今天是星期一,两位老人的二儿子郑闲福,每逢星期一都会来看看他们,这在古时候就算是请安吧。今天早晨,郑闲福看老人家的时候,发现大门是开着的,走进现场后,就发现两名老人双双遇害,于是报警了。我们的法医刚才通过简单的尸表检验,确定两名老人是昨天晚上遇害的。”

    现场房屋位于路北,地势比路基要低,大门离路边有十多米的距离。门前的地面是石子地面,可能是作为一个前院使用的。站在路边,可以俯瞰到房屋的整体结构。这是一个独门独院的小院落,从大门进去,左边是猪圈和鸡窝;正对面是一间比较大的客厅;右边是一个小间,听侦查员介绍说,这是卧室和厨房共用的房间,门口是灶台,屋内是床。

    “这老两口为人怎么样?”陈诗羽问侦查员。我知道,了解一些前期调查情况,会更有益于勘查发现和现场分析。

    “嗯。”侦查员皱了皱眉头,说,“您这个问题还真不太好回答。如果综合我们的调查看,就是普通人吧。”

    “什么意思?”

    “一般调查一个人的性格、为人和处事,大部分情况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侦查员说,“就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很少有群众一致反映这是个老好人,或者反映这是个大恶人的。人嘛,活在世上,总会有比较亲近的人,也会有比较疏远的人。”

    “有道理。”我感叹道,“怪不得有人说,虽然侦查和刑事技术是同一部门,但研究的内容大相径庭。我们是自然科学,而侦查却是社会科学。”

    侦查员接着说:“唯一比较统一的,就是这老夫妻俩感情非常好。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人看见他们争吵过。这一点,他们是全村人的榜样。”

    “也就是说,不可能因为情仇杀人,对吗?”陈诗羽问。

    “这么大岁数,本身也就不会有什么情仇了吧?”林涛说,“当然,你这个问题还是问得很好。”

    大宝说:“哦,那可不一定。我上次那个案子……”

    “那,有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呢?”我打断了大宝的旁征博引,“性质确定了吗?”

    “请你们来,怕是主要解决性质问题。”赵局长插话道,“明显的矛盾关系肯定是没有,但有没有隐形的矛盾不好说。截至目前,我们还丝毫没有头绪,侦查仍没确定方向。”

    隐形矛盾导致杀人的案例并不少见。可能是因为作案人的性格问题,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杀人;或者因为不可公布于众的秘密,矛盾隐藏在凶手和被害人的肚子里;又或是刚刚产生矛盾,就立即发案,没人知道矛盾的存在,这些情况时有发生。

    我点点头,招呼林涛和大宝,一起沿着石子路向下走到现场屋门口。

    几名技术员正在门上刷指纹。

    “有发现吗?”

    林涛问。

    技术员摇摇头,说:“这种门是老式的对开门,在里面是靠门闩锁闭的。但门闩正好是木头锯开的毛糙面,载体不好,遗留指纹的可能性也就小。”

    “可是门是木头的光面制作的,也没有吗?”林涛问。

    技术员说:“没有。不仅没有指纹,连血迹也没有。”

    这个时候,我已经走进了院落,在各个房间门口转了一圈。为了怕再次被拍照上传,尸体已经被运走,但可以看到作为厨房兼卧室的那间房屋里有大量血迹,触目惊心。

    “现场有大量血迹,可以推测死者是失血死亡的。”我说,“那样,凶手的身上、手上肯定黏附了大量血迹,如果他要开门离开,可能不会在条件不好的门闩上留下指纹,但一定会在门上留下血迹。既然没有,只能说明门是开着的,他无须开门。”

    “你的意思是说,凶手是熟人,敲门入室,并且没有关门吗?”林涛说。

    我说:“这个还不好说,但肯定不是撬门入室,因为门闩上没有从外面拨动的痕迹。要么就是敲门入室,要么就是溜门入室。这就要看作案时间,死者家是不是已经关门睡觉了。”

    “中心现场是厨房卧室。”赵局长的声音隔着口罩,有些含混不清,“院落大门和厨房卧室的门紧邻,进了大门右拐,就进入中心现场的门了。”

    说完,赵局长拉着我,走进了中心现场。他指着中心现场门口的一个小方桌,说:“女性死者的尸体就是躺在这个方桌上的,你们可以看到,周围有大量的喷溅状血迹。”

    说完,他又转身指着方桌对面的灶台,说:“男性死者倒伏在灶台旁边的柴火堆上,灶台上也有大量喷溅状血迹。另外,整个中心现场都有喷溅、抛甩、滴落、擦拭状血迹,可以推测,被害人和凶手有一个搏斗的过程。”

    我看了看门口的小方桌,又看了看中心现场门外的大门、院墙,说:“不对啊。女死者是在中心现场门口被害的,从现场血迹看,有大量喷溅。喷溅血迹不会只朝屋内喷溅,也会向门外喷溅。可是,为什么门外一丁点儿血迹都没有呢?这道门的位置就像是条分界线,门内大量血,门外没血,可门是开着的,这不合理啊。”

    赵局长皱着眉头,摸了摸下巴,说:“有道理,我们之前还真没发现这个问题。这样吧,我派人调查。不过,这个问题怎么调查呢?”

    我笑着说:“很简单,血迹在门的位置,有东西阻隔,才不会喷溅到门外。当然,如果是凶手的身躯,是不可能阻隔得这么完全的,所以我觉得,会不会是门帘之类的东西?”

    赵局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中心现场的小方桌上,有大片血迹。我从勘查箱里拿出一个止血钳,在血泊中翻找。很快,我从血泊中找出了一些碎头发和一些骨片状的东西。很显然,这是死者的头发和颅骨的碎片,我渐渐地明白了赵局长为何说两个老人脸都没了。

    林涛在小方桌上方的电灯开关上左左右右地看着,说:“这个电灯开关上,也没有血指纹。开关已经被喷溅血迹污染,所以汗液指纹也提不到了。”

    我抬头看了一眼房间屋顶正中的节能灯,说:“灯是开着的,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作案时间是昨晚,二是被害人开灯的可能性大。既然凶手在作案后没有关灯,那么也不会留下他的血指纹。”

    “郑金氏就仰卧在这个小方桌上,臀部在方桌边缘外面。”一个熟悉现场情况的技术员应我们的要求简要介绍现场初勘时候的状态,“也就是说上半身被人按在桌子上致伤的,而郑庆华是右侧卧位蜷缩在灶台边的。”

    “你是说女死者是固定体位被袭击,男死者是经过搏斗后死亡,是吧?”我说。

    “对。”技术员说,“我就是这个意思。”

    “现场有翻动吗?”陈诗羽问。

    “没有,整个现场没有丝毫翻动。”技术员说。

    “可以排除侵财案件吗?”我问。

    技术员说:“好像还排除不掉。专案组那边好像有一点儿什么线索,等你们尸检完后,再去问问就好了。听说,他们认为,如果是很熟悉的人作案,就知道值钱的东西放在哪里了,没必要翻找,直接去拿就可以了。你们也看到了,老两口家徒四壁,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笔钱财。”

    “哦。”我见中心现场血迹虽然凌乱,但是根据死者的体位和血迹,可以判断凶手按住女死者砍杀后,又在屋内和男死者有个短暂的搏斗,因为实力悬殊,所以男死者也重伤不治。中心现场重建几乎可以敲定,但是就算敲定了,也不能对案犯的刻画和案件的分析有什么突破性的帮助。

    “现在大家都确定凶手的出入口在大门了吗?”我问技术员。

    技术员斩钉截铁地点点头,说:“这个绝对可以确定。四周的院墙两米多高,如果有人攀爬,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在墙壁上找到攀爬痕迹。之前我们刚到现场的时候,首先是对四周的墙壁进行了勘查,四周的窗户都有铁栏杆,没人能钻得进来,院墙的墙顶也都完好,没有发现任何攀爬、踩踏的痕迹。”

    “如果有人攀爬墙壁还不被我们发现,只有三种情况:一是勘查时间和案发时间隔太久,痕迹消失;二是下大雨,把痕迹冲刷干净;三是墙壁低矮,凶手可以直接跳越。这三种情况,都不符合本案,所以可以肯定凶手是门进门出的。”林涛给我做了个痕迹检验专业知识的科普。

    “而且通过我们调查,”一名侦查员在一旁说,“老两口的警惕意识特别强。十年前,他们家有个小偷翻墙入室,偷走了一百多块钱,从那以后,老两口处处防人,还花钱加高了院墙。所以我个人倾向凶手是熟人。”

    “熟人。”我沉吟道,“好的,我去外面看看。”

    我走出中心现场,踱到位于死者家院落北侧的客厅门口。客厅里很整齐,没有任何翻动的痕迹。因为客厅不像有人进来过的样子,所以现场勘查人员并没有把这里当成重点,所有的勘查箱和勘查设备都堆放在客厅的中央。

    我绕着客厅四周摆放的家具走着,突然发现了一处异样。从表面上看,客厅里的家具都摆放整齐,柜子里存放的物品也都错落有致,没有异常。客厅的东南角放着一些农具,有铁锹、铁耙、大扫帚等。现在是四月份,还没有开始农忙,所以这些工具上都落有一些灰尘,摆放工具的地面上也有不少灰尘。可是在这些灰尘中间,有一处干净的空白区,可想而知,这里原来应该是摆放着一个东西的。

    我小心地把几个工具逐一拿开,每拿开一个工具,都可以看到工具摆放位置地面上有个灰尘空白区,唯独大扫帚所在的位置,地面上是均匀的灰尘。

    我连忙喊来了林涛,把我的发现指给他看。

    “这说明扫帚被人动过。”林涛说,“不过这扫帚把上,检不出新鲜指纹。”

    “怎么会呢?被人动过怎么会没指纹?难道戴了手套?”陈诗羽问。

    林涛笑了笑,说:“指纹和DNA一样,被人碰过的东西,就有可能留下指纹,但这不代表被人碰过的东西就一定会留下指纹。不留下指纹,或者留下无法鉴别的指纹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造成这个情况的因素也非常多。”

    “哦,这样。”陈诗羽看了看扫帚,扫帚末端很脏,黏附了各种不明物体,还有一些烧灼痕迹,唯独没有看见类似血迹的斑迹。

    “扫帚把和扫帚上都没有血迹,说明它和案件的关系不大。”我一边说,一边仰头思考。突然,我被眼前的一道白光吸引了,叫道:“小羽毛,快叫技术员来。”

    因为大宝总记不住陈诗羽的名字,所以陈诗羽现在有了个新外号:小羽毛。陈诗羽转头走出房间去找技术员。

    3

    “是你们打开了这个房间的灯吗?”我指着天花板上闪着微弱光芒的日光灯说道。

    技术员摇摇头,说:“不会,我们不会去动这个灯的。我们来到现场的时候,天早就大亮了,没必要开灯。不过,我们也没注意到这盏灯是亮着的。”

    “那个偷拍的记者也不会开灯吧?”我问。

    技术员说:“不可能,他是在屋外从窗户往里拍的,没有进现场。”

    “那报案人呢?”我问,“报案人来客厅了吗?”

    “没有。”侦查员说,“报案人在院子大门口就可以看到中心现场门口小方桌上躺着的郑金氏了,没必要走到最里面的客厅来。”

    另一名在电灯开关上刷指纹的技术员说:“这里的指纹我看了,和我们刚才在尸体上采集的指纹一致,应该是男死者自己开的。”

    “哦。”我有些失望,“看来凶手进现场的时候,死者还没睡觉呢。说不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