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io,心灵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01章十八鸟儿出云南

    轮番巡回着四季,巡回着奔波和写作。在今夜我的笔临近了终章,像游子临近了终旅。

    放浪于哲合忍耶这片粗旷的大地,我迅速地蜕变着。先使人震撼再渐渐习惯,后来只觉得莫名的感动在涌漾——黄土高原的这一角像一片突然凝固、突然死于挣扎中的海洋。我是一片叶子,一只独木船,恋着这片旱荒不毛的死海。一年一年,不问西东,不存目的。

    放浪如此魅人,景色如此酷烈,秘密如此漆黑。一分一毫的感受像以前啮咬过多斯达尼心灵一样,如今如触电的指尖如沉下的砂粒,控制了我的这颗心。

    我不该是一个学者一个作家,这个词和哲合忍耶概念中的阿訇太密切了。

    西海固不该这样赤贫千里荒凉至极,它和它的多斯达尼总使我错觉到一种责任感。

    其实,我只适合写一首长长的抒情诗。

    形式如魔症一样逼我答复。

    ——它简单至极,但藏隐着。

    一九八四年冬季我初进沙沟时,那心情是多么透明和单纯啊,那个大雪连连不断倾泻的冬季,是多么悲怆而纯粹,是怎样地启示和激励人心啊。

    一九九年的冬季近了。这个冬季里我的诗终于要享受它被目不识丁的知音诵读的时刻,而我的生命衰老了。每一个哲合忍耶的男子,当他洞知了一切之后他的成长便停止了——余生只是时刻准备着,迎着一片辉煌。朝闻道,夕死可也——是谁这样总结过?

    我盼我的形式为他们赞许。

    它背叛了小说也背叛了诗歌,它同时舍弃了容易的编造与放纵。它又背叛了汉籍史料也背叛了阿文钞本,它同时离开了传统的厚重与神秘。

    就像南山北里的多斯达尼看到我只是一个哲合忍耶的儿子一样,人们会看到我的文学是朴素的。叙述合于衣衫褴褛的哲合忍耶农民和我们念了几天书念了几天经的孩子的口味;分寸里暗示着我们共同的心灵体验和我们心头承托的分量。

    我在这样的写作中陶醉。

    面对着自己的作品,我沉默了。

    我曾经不断地陷入一种沉沉的冥想。我在那些神思的纵马飞奔之中,常常和一些人物相逢。我渴望着与他们交流一件件大小细节,我狂热地要和他们讨论,从理想、追求、信仰、宗教的原初本来,直至哲合忍耶湮没了的隐秘。几年来,我习惯了这种神交,甚至在困难时我痛恨时间隔开了我们。我悄无声息地脱离了学者的行列,脱离了排列着翁独健师和史学大家名字的阵营。我更大踏步地远离着作家的行列。远离着巴金、王蒙和青年作家朋友的队伍。我靠近着一个新鲜的世界,我听说了一些新的人名。对于我,他们才是值得尊敬的中国。关里爷,毡爷,曼苏尔后来钞本像流水一样向我涌来,我无法列举这些在神圣的哲合忍耶中大名鼎鼎的人物。

    我习惯了他们玄奥又粗直的文体。我沾染了他们的一种灵气。我领悟着他们的伏笔和晦涩,我判断着他们文字内里的事实,我触碰着他们刚烈的信仰和男性的恐惧,我和他们严肃地讨论着——在中国,只有在这里才有关于心灵和人道的学理。

    但是,我一直盼望的那个人,我追求的这个行列中的那个人,却始终没有为我出现。他如同——个巨大的黑影;他有时清晰地让我听见他的喘息,有时他在雪野中留给我几个脚印,但是他永不显现。我久久凝视着黑暗;我确信他就在对面,但我没有视力看见他。

    你是谁,我一连几年问着,你是谁?

    你是阿布杜尕底尔关里爷么?

    你是毡爷么?

    你是那个用简练的古汉语夹杂秀丽的阿拉伯文引语译出文言文热什哈尔,又隐去了你译者姓名的老人么?

    你是我的引路人、沙沟回民马志文么?

    你是我的年轻的满拉弟弟么?

    或者——你就是实践着隐遁伊玛目思想的那位师傅,你就是被哲合忍耶深沉怀念了五十年的那位英雄么?

    你是我的哲合忍耶父亲么?

    前两门讲及十九世纪回民起义中,云南东沟一段——叛回马现(如龙)率领大军残酷灭绝了哲合忍耶大东沟热依斯道堂时,东沟人并没有全部遭难,余烬中还藏着一些火星。

    据教门里古老而机密的传说:当年东沟寨子地下有一条七里长的地道。云南三太爷马圣麟——哲合忍耶创始领袖马明心的儿子、流放烟瘴客死他郎的马顺清的第三子,曾在东沟被围之际,有计划地实施子弟出围逃离云南。有一个钞本恭挽马世恩文中就讲过:马如龙纠合夏毓秀、杨先知辈,裹围东沟,意欲灭此而后朝食。我村以数家之众挡数万之师,经年围困,斗志不衰。被围年余,因节粮饷士,家室争先自尽。战士存者卅余人,然犹日夜防堵,百战不衰同治十年腊月,议和围解。夏毓秀、马青云带兵驻防小东沟,常怀伺隙之意。我窥其阴谋,先遣诸昆季陆续乘便,微服出亡。

    文中的“诸昆季”就是马圣麟身后名扬中外的马元章上人为首的儿子们。

    马元章这个名字一经出现,便意昧着哲合忍耶的全部古代史已告结束。为叙述方便,谨请允许我使用此名——因为教内群众一律尊称他为沙沟太爷,像尊称以前六辈穆勒什德一样。

    马元章率领着一行随从亲属,奇迹为他频频降临。他们离开东沟时,官军新从欧洲人处买来的炮弹正把东沟寨炸成一片火海——法国人e罗舍就住在战场不远处,听着妇女自杀和马圣麟被炸死的种种血腥消息。东沟哲合忍耶除了少数绝望然后苟活——是他们今天又举起了哲合忍耶的旗帜——的残众,全部壮士都倒在炮火中了。而马元章一行不能回顾,只得仓皇赶路,腰带里插一支烟袋——个个都是汉族装束。

    西北炮声动地,西北火光冲天。

    出路只能是四川。

    后日的马上人沙沟太爷马元章,肩挑步行,走上了崎岖蜀道。他的弟兄和追随者簇拥前后,心怀悲凉,身怀暗器,走出了云南。

    这就是教内后来著名的故事——十八鸟儿出云南。

    十八鸟儿,民间传说指十八人。据一行中的重要追随者——老何爷家史资料恭挽马世恩文,有名姓者约十人。也传说“十八鸟儿”指的是出云南时马元章年方十八岁,查数年表,恰恰相符。但还有人据马元章诗文中有“忆余别乡兮三七,光阴攸忽兮四九”一句,以为出云南并非十八岁而是二十一岁——这是好考古者对历史迷宫缺乏认识,刻意求精反而失了准确。

    马元章曾有一诗描述了东沟出逃过程:

    五九年前曾被围,势处绝地无救星,烈女尽节激义愤,义士拼命杀贼人。

    王家山上开大战,前胜后败丧英雄,从此不能再出阵,固守两月拚救兵。

    无奈讲和企解围,敌人诡谋虎离山,乘空攻寨施谲计,主圣护佑危而安。

    血战七日只有死,我主救度绝逢生。

    野猪丧胆夜偷走,传令撤队解重围,虽系主圣其中助,亦是义士尽忠诚。

    微服走蜀屡遭险,爬山涉水伍蛮夷。

    度陇寻源会教友,重宣教化整旧业。

    四十五载所际遇,午夜偶忆心胆寒。

    (民国五年九月廿日)

    这首诗回忆了云南这一支哲合忍耶残余幸存的人,出云南,经四川向甘肃寻找自己宗教源头和生机的生动情景。从这首诗落款计算,出云南时马元章正是十八岁,所谓“十八鸟儿出云南”讲的不是追随者的数目,而是新的导师本人。另一首诗中还有“若非斯人邪灭正,十八鸟儿出云南。他就是他光返照,前圣后圣其揆一”的句子,更说明“十八鸟儿”讲的就是十八岁云南逃脱的那个人,他就是他——哲合忍耶大覆灭之后的新导师新救星。

    总之,十八鸟儿出云南,宣布着哲合忍耶克拉麦提(奇迹)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全部壮烈牺牲的大东沟哲合忍耶之中,有一支人悄然潜逃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从此之后,全国潜藏的哲合忍耶残众便注视着他。很久很久之后,甘宁新西北数省和云贵冀鲁的教众一直传诵着他的故事和奇迹。他深谙经汉两文,酷好题诗联句。后人竭力传抄他的诗文,从中重温着哲合忍耶悲壮的教史,也咀嚼着其中暗示的机密。

    他扮成汉民,从四川渐渐靠近了陇南。他凭着丰富的教门知识和记忆力,跋山越水,一条线一条线地调查,在动作之前摸清了哲合忍耶幸存者的状况——十三太爷马化龙尚有两个幼孙等待受阉割之刑,很可能押在西安;十三太爷马化龙之妾西府夫人白氏已被赦免,或者陷于西安湘军营中或者住在张家川或北京昌平;哲合忍耶教内最关键的大阿訇大学者关里爷已死,但他的家乡应有教门的基础;十三太爷马化龙一族家眷中,有一对母女(洪乐府三太爷之妻及女儿、即后来著名的十四夫人)住在固原山区;张家川回军首领李得仓投降后,一直在张家川守着,既未为清廷征战,也未独自掌教传教这一切分析,奠定了马元章的几项大业:首先要紧之事,是营救殉教者的首领十三太爷马化龙的幸存亲属。其次,是坚信李得仓、金月川等上层哲合忍耶教徒的伊玛尼,依靠他们立足。

    然后,恢复哲合忍耶道祖马明心曾有过的苏菲干办;借重穆勒提即大弟子、追随者的影响和能力,让宗教精神医治劫难后人民的伤痛。

    他的目标,是政治和祸乱的死角,地理上的天然庇护所,李得仓以清朝武官(红顶花翎武翼都尉)掌握着八万南八营哲合忍耶旧部的张家川。

    走向张家川的路也是凶险万象。

    有一夜——马元章领着一名他的穆勒提——此人信仰宗教不靠念经而靠武艺,姓何,人称老何爷——在这一夜搭了一条船赶水路。四川地方,口音不同于云南,两个船夫摇着橹闲聊,舱中客人困乏得已经熟睡了。

    老何爷是个江湖客,没有人知道他能听懂各种南方土话,就像没有人知道他能一刀致人非命而且保证死者不哼出声一样。次日,年轻的马元章醒来,老何爷笑着对他说起云南土话:——人家要宰我两个哩。

    ——真的?

    马元章闻语大惊。老何爷笑着又说:——莫管它莫管它,你老睡好就是。

    傍晚,老何爷向船家说:出门在外,水缓船慢,心里焦急哟。帮忙给我们搞些水酒,换一个醉消磨时光。

    船家暗中窃喜:醉了,死得可就更爽快!

    酒来了。老何爷拔下腰中旱烟袋,一面吹出烟雾,一面与年轻的主人“开怀畅饮”中国回教徒酒烟均禁,因此每逢乱世扮装汉民的惯技就是腰插烟袋。然而老何爷本人,大半是个无论烟酒来者不拒的人物。

    事毕,老何爷嘱咐年轻主人径自去睡;他自己则蜷卧在舱口,扯起响鼾。

    相传:那开黑船的两个强人听着鼾声,哈哈大笑。他们用四川土话骂着,其中一人便取出一柄尖刀,走进舱来。传说中,那汉子刚刚朝老何爷俯下身来,一柄刀子已经从他的肋骨缝隙里笔直地扎进心脏——那人没有吭声便倒在舱里,摇槽的同伙还在继续把船摇向中流。

    久了,外面的那一个来舱口探望,老何爷又把刀子准准地刺进他的心里。放好两具尸首之后,老何爷叫醒了马元章。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是一个老人。讲到这里,他呵呵笑着说:“可是,他们俩都不会弄船,把一条船摇得在河心乱转!”

    ——只要能够出云南,就无疑能够出四川。据老何爷后裔马辰的文章说,这一行难民扮成茶商,风餐露宿,最后进入张家川谷地。最先住进一个叫李家沟的小村,不久便与人称李大帅的李得仓取得了联系。

    马元章一行无疑向李得仓宣布了自己的血统。李得仓的具体应答,今日无从查询。但是他对哲合忍耶的穆勒什德血统怀着无限崇敬,则是无疑的——张家川在同治十年大屠杀后窝藏了哲合忍耶全部两姓三家各支导师后裔;这一点在长久的时间淘涮以后,现在已经是一目了然了。李得仓的乌纱,是罪人们的遮盖——这种罕见的官出现在中国史上,非常耐人寻味。

    第02章追随者

    描写现代就是百题挑一,就是追随灵感。

    十八世纪好像是一种古典的象征。那种时代,追求正道和信仰自由,就像关川窑洞的遗迹一样,只能瞻仰而不能触及了。

    现代——我很难从现代找出深具内在力量的例证,去说明现代人也敢那样舍命地追求。

    有不少模棱两可的人物,有不少受着解说限制的事件—一拥有永恒的正确和魅力的例子,多少年我其实并没有找到。

    见惯了太多纸糊彩画的英雄,有时觉得活生生的奴隶反而更动人。

    如鸦群的嘈杂灌入两耳,忍受了太久的虚假塑造和伪证,围困在文人名士貌似批评的颂歌之中,我一天天喑哑。

    那时特别喜欢重读史记刺客列传,我从中幻想和复原古代。在那里,无论是首领或是追随者,都那么合理,都一直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人生应当那样去追随,和泥泞孤旅上的形形色色为伴,在雄大的山脉和古渡口赶路,在旷野露宿中聆听。人敢如此追随便是洞彻了自己的蕴含和限度。人若能遭逢这样的导师,生命便不会虚度。

    人生应当有人来追随,选不登大雅之堂的民众为伍,给他们一次启迪和一种证据,求他们聚集温暖迸发勇气。人能获得如此追随便是成功者。人若能争得这样的理解,纵有九死也无遗恨。

    这样的念头太偏执了,会积成心病。人诚挚持久会陶醉。就像苏菲主义的那些信者、那些狂热地追求接近主的人。

    有时又觉得理太高命太短,有时会盼着客观证明自己的内心。因此,我在谨慎时也提醒过自己:也许你已经指小溪为江海,也许你已经走向黑暗,却满眼只见光明辉煌。但是——直觉是不愿被修正的。我牢牢地认准了我的路。一连多少年,一次次走进沙沟,再一次又走进了沙沟。

    后来的人们多没有注意到哲合忍耶教徒中的一类人:他们未必是从小念经,读通了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阿訇;也不仅仅是村里坊上随众礼拜信主的教民。他们轻视劳作生计,不顾妻小家庭,只要认准了一位领袖,便不问天南地北追随着他。和平时,他们除了是虔诚的信徒外总是围绕着这位导师;一有危难,他们便挺身而出——无论是杀人越货,无论是承罪负责,无论是犯法违禁,对于他们都只是祈祷来的考验。

    哲合忍耶教派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这种色彩变得浓烈了。关川殉道弟子的故事,朴素简明地为大屠杀后的幸存者指示着。一百年来总是被人屠杀、家里辈辈总是有人流血这种难猜的悲剧,使新生的一茬青壮年不能理解。他们的家史和教史血水交融。他们的心情和信仰毫无二致。苏菲主义关于追求中介——穆勒什德的学理,朴直地显现为他们对道祖马明心家族和十三太爷马化龙家族的追求。人世间再也没有比这两个殉教领袖家族更崇高的存在了,受难和牺牲再也找不到比这两个伟人更真切的象征了,如果凡人和真主之间有圣徒充当中介——那么他们的家史、村史和一切知识都可以作证,再也没有比哲合忍耶的穆勒什德更合乎圣徒称号的人了!

    他们在哲合忍耶的“多斯达尼”概念中,是刚硬的中核。

    道祖马明心的传人、当时人称云南大师傅的马元章率领着这样一群追随者,从张家川的庇护地出发开始了他们的大业。

    这些追随者中,留下了姓名的有杨騆武、老何爷一对传奇人物,金品才、马连龙、纳尚喜、穆云鸿、马骏武等。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杨騆武、靠一把利刀闯路的何爷、北京金月川、昌平吴家、杭州陶茂春等人。

    光绪初某年正月十三,干过悼念牺牲者的尔麦里后,大伙决心营救十三太爷马化龙被监禁的家属。是年五月,有消息传:幼童马进城(后尊称汴梁太爷)被押赴北京,杨云鹤、马树勋、马金玉便随行潜入北京,与北京哲合忍耶上层人物金月川取得联系。

    同时,马元章亲自率领老何爷、金品才、穆云鸿、李发财、杨义兴等人,扮成皮货商,取道山西也潜入北京城。他们在京城秘密行动,首先找到了十三太爷马化龙的遗妾——西府夫人白氏,计划营救事宜。接着,金月川在官衙活动,其他人在陕西、河南安置店铺据点,只等一声令下。

    金月川到北京周旋之后,马进城仍受阉割大刑,但得以发配汴梁。于是金月川和秀才穆云鸿悲愤出城,一路追随着刑后的马进城,一直来到汴梁。

    马元章把云南带出的一点金子兑换成银钱,企图使人在汴梁捐官,以作暗中屏障,不知后果如何。穆云鸿扮成卖瓜子小贩,每天跟踪马进城消息。但是——身心都被摧残净尽的马进城决心忍受,不肯出逃,于是他们就在附近开了一爿小店,天天陪伴着自己苦苦追随的这位受难者。

    马元章一行义士在汴梁一共守了十三年。十三年漫长的时光,是在他们坚定如铁的追随心愿支撑下度过的。这是一种奇异的追随:老何爷等既是追随他们的云南大师傅,又是追随着十三太爷马化龙的一株残苗;而云南大师傅马元章既是在聚集着自己的追随者,又是在忠贞地追随着马进城——这种义士古风,这种中国传统,在哲合忍耶成熟着的时代里,正在深深地进入到哲合忍耶的内里,使哲合忍耶从一种外来的伊斯兰教派逐渐变成中国文化的一种精华。马元章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长诗中有“忆昔主仆同城处”的句子;可知他已将这种追随关系看得形同主仆了。

    惊闻东人在缧绁,微服徒步出四川。

    光绪初元度陇右,故旧欢呼思遗言。

    二年仓促奔燕山,三年季春始瞻颜;穆金随侍往祥符,余折西安顾无息。

    复回昌平赴开封,近水楼台先得月。

    晋齐营州俱游遍,彷徨汴梁十三秋。

    获罪于天无祈祷,圣远贤逝吾安归。

    受难的象征、中国被侮辱民众的形象、哲合忍耶沙沟派尊称第六辈穆勒什德的马进城拒绝了追随者的营救。他们各自显示了宗教的一种内容和本质。

    十三太爷马化龙家族至此仅有两名男孩尚未受宫刑。一名传说被西安监狱里的一位汉民狱卒救出,改姓刘,以后不再为教内记载于史。也有一说,称他被金积堡城门外一位王姓汉民救出,养为义子。另一名,即灵州系统哲合忍耶导师家族唯一的一名残存男孩,名叫马进西。

    晚于他的哥哥一年,他也被押上去北京的大道。

    马元章召集了他的穆勒提们。由于北京营救未能奏效,他动了怒,对老何爷、杨云鹤等吩咐道:若是这次再救不出来,你们各行其便,不要再回来见我!

    哲合忍耶史上的暗杀和秘密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解差大致有十数人一行,均是骑马。拥着囚车一辆,一名车夫推车居中。取道山西,皇犯马进西在他十一岁那年仲夏离开了西安监狱。

    老何爷、杨云鹤等人暗中尾随,过了黄河,又过了晋陕大山,没有下手的时机。

    那一伙解差前簇后拥,大路上行人不断,入夜有人值更,白昼刀枪在手,劫道者心急如焚。行列缓缓前行,已经望得见汾河的太平川了。

    庄稼正在旺季,此刻走到了洪洞县一个名叫张毛峡石的地方。大道两侧,青纱帐密密麻麻,尽是玉米高梁。

    路过一处树荫,骑马的解差突然吆喊推车脚夫:“你们先慢慢走着,我们缓个一下!”

    说罢纷纷下马,苦夏酷暑,他们已经热得熬不住了。

    机会来了。

    老何爷、杨云鹤悄悄跟上了囚车。渐渐地那遮凉的树荫在后面远了,夹着车道的高梁庄稼如同两堵墙,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

    两人扑了上去。

    打死解差后,一个人拉出那可怜的孩子,背上就钻进了青纱帐。转眼之间——大功已经告成。另一人开始毁车灭迹,把木笼子囚车打得粉碎,疯狂地不问轮子车辕只顾朝庄稼深处甩去。就在这时,马蹄声突然传来,转瞬解差们已经出现。

    那个人(传说就是老何爷)手足无措,情急生智,马上解衣假装解手。一个乘够了凉的解差在马上喝问:“看见笼子车了么?”

    他连连用手指着路:“早走远了!早走了!”

    一群解差纵马驰过,顺路追了下去。

    他一扭身钻进了庄稼地。

    两条大汉背着一个男孩,茫然地面对着一片中国大陆流浪。这个故事是哲合忍耶内部脍炙人口的一个故事。西海固的粗悍农民喜欢它,因为正中他们下怀;新疆和云贵的信徒喜欢它,因为它的主人公是他们的同乡;山东北京散居的游子喜欢它,因为它能够默默地给自己的心以鼓舞。这个故事的叛逆、违法、勇猛、简单,合成了一种古怪的魅力,第一次听到它我便被俘虏了。暗杀路劫尚在其次;令我震撼不已的是那面对大陆的流浪。莽莽太行山,两个壮汉背着一个男孩在丛山峻岭中闯荡,狼虫为伴。茅津渡,孟津渡,我总猜测着他们怎样跨过了黄河。茫茫中国如无边黑牢。但是在这片茫茫大地上,神秘地星罗棋布着一家家一户户哲合忍耶。两个大汉背着一个男孩——他永远可以相信自己是男孩了——如线穿珠,在这暗藏的一家家一户户哲合忍耶之中潜伏着,没有一个人知觉。

    老何爷的家史中有“越太行山,昼伏夜行,艰险万状,始达汴梁。由城外奔亳州上船,顺流扬州,又赴杭州”等句。据说,运河沿岸哲合忍耶各教坊,如济南、台儿庄、淮阴,东南大邑如上海、杭州,都曾伸出手臂,迎接这个脱险的孤儿。我的家乡济南,哲合忍耶的一座小清真寺就建在一个客栈之后,对外称金家店,内部则知道这是著名的关川大弟子金阿訇和奔赴金积堡殉死的金爷的家。店、寺、家都是宗教的避难所。又有杭州人名陶茂春,他从河南亳州渡口亲自迎接了孤儿马进西一行,一路向导,一直把这钦点的罪犯引到自己杭州的家里藏身。如果陶家的后代还记得这一切,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家族曾经怎样为中国史增添过勇敢,他们一定会永远自豪的。勇敢,就是这种东西,哲合忍耶向残民的中国秩序和法律勇敢地挑战,在心理上他们彻底地蔑视这种秩序的恐怖——一切都在人的追求中不可思议地实现了,一切宗教的和人道的火花都被他们击打出来了。

    第03章西海固

    如果把哲合忍耶中的这些著名求道者家族整理出来,将会是一部真正的草莽英烈传。古典的和前卫的任何小说都将无法和它那黄土一样的沉重与朴实比美。

    我无法再细致地描写那些英烈了。

    他们的后裔中家家有人当满拉念经,立志成为光荣家史的一环。几年来我成了这些年轻人的朋友,我知道他们只是等待着自己的信心。会有很多部震撼人心的英烈传记在他们的笔下诞生。或者以神秘的经文,或者以明扬的汉语。

    我愿我的作品如春天里的一声雁鸣。

    飞起来吧,你们心里的神鸟。

    自信吧,满拉弟弟们。

    准备开始塑造一种崭新的作家吧,准备开始塑造一种未有过的学者吧——阿布杜尕底尔关里爷,人民心灵描写者的后代;西海固土窝子村牛木头家族的后代;毡爷和曼纳给布的后代;青铜峡牛二爷——马继嗣的后代;沙沟马彦村的孙子、我的挚友马志文的后代;我曾劝你们上学,但是我却在你们家毕业;新疆那些把多斯达尼从遥远的俄属哈尔湖即karakoi地方领回的中国人的后代;那些目睹过清军怎样在一块木板上凌迟刘四总爷的回民的后代;云南大东沟的坟山旁长大的孩子们;贵州赶过十月十七金万照尔麦里的孩子们。他在那一天骑铜马炮烙身亡;杨万宝,你这居然在战火中挑着水桶忙着浇灭官军从欧洲进口的炮弹的发明家的后人,你的双肩上已有千斤重担。字字珍重地译好那部热什哈尔,中国再也没有比它更真实的史书了;我无法尽述,无法列出名册。哲合忍耶的英烈传埋在赤贫千里的黄土高原,它若出世一定会带着神秘的克拉麦提。我只是一名歌手。我只能用我的歌呼唤——在主显现奇迹的时候,中国和世界的读书界会大吃一惊的。那时,人们也许会想起我的作证。

    就像史记中美丽的传记散文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一样,未诞生的一部部底层民众的英烈故事和家族史,将会成为来世的文学。我坚信,我为此而预先作了证词。我知道我这种结语式的写法,也许会使我的读者觉得困难。但是,你我都没有别的选择。我的读者——你必须具备一种追随者的私人体验,以及对信仰的渴求。

    马元章(愿后世他获得理解,愿唯一的主肯定他——请允许直呼其名以为行文简便)在搭救殉教者的首领、赛义德束海达依马化龙家族的幸存者同时,开始了艰辛的传教。

    在哲合忍耶和西北其它苏菲派中,为一个个村子一户户人家主持尔麦里并宣扬信仰,称作“走坊”

    马元章的走坊,竭尽了大西北和西南传教士可能经受的艰难。

    从出云南开始,他只是最初在张家川停顿了一下:为着获得一小块土地,挖几个窑洞,搭几间泥屋。

    张家川由于地理上奇妙的闭塞特点,非常易于守密。“十八鸟儿出云南”之后,首先在张家川三镇之一张川镇的北山潜伏。几经周拆之后,终于买下了一小块山坡地,建立了哲合忍耶复教的据点。后来,这个由几间泥屋几孔土窑组成的定居点发展成了陇南名胜——宣化岗哲合忍耶道堂及拱北群,金碧辉煌名客云集;人们就很难想象它当年的简陋了。

    有了一间泥屋落脚,大道便四通八达。

    马元章以张家川北山的这一隅之地为依托,悄无声息地,但是在全国一切哲合忍耶旧地展开了秘密的复教活动。

    传说:光绪八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这一年是同治十年大屠杀和十三太爷马化龙牺牲满十年之后的一个新开始。传说,光绪八年,示众全国回民区一周的马化龙和他的阿訇谭生成、儿子大忍爷马耀邦和另一个据说是马成龙的四颗头颅,已经退回兰州,并被哲合忍耶在广河县谢家村的教众弄到了手。

    同时,光绪八年据说也是马元章终于和十三太爷家族中的一个女子结婚——道祖马明心家族与十三太爷马化龙家族结为亲戚——的年头。由于当时这位后来尊称十四夫人的女子藏匿在海原县沙沟——因此,光绪八年更是马元章进入沙沟——这个继循化、关川、平凉、金积堡之后著名起来、今天已经变成哲合忍耶的代名词的重要教区——的年头。

    据一些消息,李得仓看见河州人居然捧来了枯干漆过、刀疤密集的十三太爷马化龙的首级,心情复杂。可能如一些文章透露的一样,李得仓虽然愿意划一隅之地给马化龙族中的幸存者避难,但是他反对将这颗名声显赫的头埋在张家川——这些细节都无法证明了。总之,北山上秘密地理下了人头,北山上已经有了伟大起义英雄马化龙的英灵歇息之地。

    我想,这座拱北一定也像哲合忍耶许多拱北的故事一样,先有过一段隐藏地下、人所不知的历史,然后又在哪个时刻庄严地显现公开。埋的时候一定非常隐秘,但是马元章兄弟、洼上师傅及一些追随的穆勒提一定在场。当时的墓只是一孔深洞,下面再分四个洞,分别安置几颗头颅——墓上无封土。或者仅有记号,但决未立碑标明十三太爷姓名。

    洼上师傅是当时极为关键的人物。

    李得仓的情况不得其详。

    但是,张家川只是避难之地。志在成大业和高举道祖马明心大旗的马元章——他前定的发展方向在更加贫瘠的世界,只有在那种违反人类聚居规则的赤贫绝地,信仰和苏菲主义才能存活。也只有在那样的完全闭锁的荒山沟壑,官府的迫害才能真正减弱。

    据沙沟里的老马阿訇——他后来光荣地看守着兰州道祖马明心拱北——说,金积堡败了以后,十三太爷的一个侄女来到了沙沟。

    沙沟就这样出现了。

    老马阿訇说:“老三太太是金积堡三太爷的夫人,领着她的闺女,她就是十四太太;逃到了固原硝口。先住一户李家,后来又走了沙沟,住桃堡杨家。她们住在门外小窑里,天天拾柴。庄里人都说是要饭的。后来,有一天北树坟老阿訇来桃堡,碰上她俩。这个老阿訇以前走过金积,认识,于是忙着下了驴,给老太太说色俩目。老太太说:别喊!也不要给别人说!可是知道的人还是悄悄来遇她老人家。来的多了,多斯达尼就把她俩接到了沙沟,盖了间小屋。我们的十四太太有病,常头痛,头发脱光了。后来,在沙沟,人们渐渐治好了她的病,传说是北树坟老阿訇用冰底下的凉水给她洗好的。后来太爷从云南上来啦,这一来欢乐和幸福也就来了。”

    沙沟以及固原、海原一带陇东的穷山恶水,是同治大失败以后清政府安置莲花城一带回民军老弱的地方。我曾长久地怀疑左宗棠可能来过这里——否则他怎么会找到如此天然的残民之所。在我接触和投奔哲合忍耶的六年时光里,我曾一次次来到沙沟,而直至今天我也没有洞彻沙沟魅力的秘密。马元章当年走坊时——那一切都湮没了,没有人能回忆他初进沙沟的情形,虽然人们那么习惯沙沟太爷这亲切的尊称。我猜他的心中一定是茫然无依的。他一定只是猜测着莲花城人的脾性,一定只是顺着被官军押解的哲合忍耶留下的脚印踪迹,一路艰辛,走进老虎口山嘴,缓缓进入沙沟的。

    他不会想到,沙沟人正在等候着自己新的穆勒什德,连同—一位头上长出新发的女人。

    相传,马元章初逢这位女人时,她刚刚十四岁。马元章请示了十三太爷马化龙唯一的未亡人西府夫人后,在夫人主持下,马元章于光绪八年在多斯达尼簇拥中,与她结了婚。

    这次结婚意义极为重大。首先,哲合忍耶最伟大的两位导师——马明心和马化龙两姓不仅在宗教上和血缘上重建了联系,而且有了一位多斯达尼承认的继承人。其次,哲合忍耶因这次联姻而正式进入了西海固。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