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io,红土黑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军主力走后,灾难随之降临到苏区人民的头上。

    项英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大的灾难。他和陈毅在战术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他没有说服陈毅,同时陈毅也没能说服项英。

    项英却说服了同时留下的贺昌。项英对红军主力暂时的离去是非常乐观的,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主力就会回来。于是他提出了“保卫苏区等待红军主力回头”的口号,把散居在各处的独立师、团集中在一起,准备打大仗。

    后来在瑞金湾塘冈,伏击了敌人东路军的1个师,那一场战斗虽然击溃了冒进的敌人,自己的损伤也很惨重。

    紧接着敌人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对留在苏区的红军主力24师进行围追堵截。双方终于在赣县牛岭遭遇,24师和独立3团、11团被敌人击溃,最后红军主力杀出重围。

    牛岭惨败之后,苏区的形势日益恶化,敌人把主力集中在于都和会昌之间,对红军的部队进行重点“围剿”这时在南线的陈济堂也得到了命令,向会昌一带逼近。

    一时间,整个中央苏区,四面楚歌。项英这时才意识到中央苏区可怕的灾难已经不可避免了。

    到了1935年2月,留在苏区的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机关和调集起来的部队,完全被围困在狭小的仁凤地区。

    在这种时候,陈毅在中央分局会议上,多次提出把主力化整为零,分散出击,牵制敌人的游击战术。项英却仍坚持自己的主张,尤其在这种时候,项英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坚持等待中央的指示。

    1935年2月13日,项英终于得到了中央的指示,也是最后一份指示。

    中央分局:

    立即改变你们现在的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应以一连人左右为游击队,应是基于的普通形式。这种基于队在中央区及其附近,应有数百支较大地区设置精干的独立营,仅在几个更好的地区设置精干的独立团依此部署之后,把那些多余的团营,应都以游击队的形式有计划地分散行动,环境有利则集中起来,不利则分散下去,短小精干是目前的原则。同时普遍发展群众游击组,把多余的弹药分配给群众,最好的干部到游击队去游击队应紧密地联系群众,为群众切身利益而斗争彻底改变目前的斗争方式,转变为游击区的方式占领山头,机动灵活,伏击袭击,出奇制胜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蛮打硬干过分损伤自己是错误的,分兵防御是没有结果的庞大的机关立即缩小或取消,负责人随游击队行动。得力干部分配到地方去,分局手里应有一个独立团,利用蒋粤接壤,在赣南闽西一带转动,最忌瞄着一地,地方领导机关亦然

    项英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中央的指示,没想到盼来的却是这样一份指示,和自己的指导思想完全相反。他阅读电报的过程,心里是矛盾的、复杂的。这份电报似乎是针对他的错误部署而来的。

    陈毅看了电报,他心里是兴奋的,可这个电报来得太晚了。损失已经造成了,但目前把大批部队化整为零还是有希望的。艰苦的游击岁月在等待着他们。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描写这一段时,曾这样写道:

    1935年3月4日早晨,余下的部队集合了。大雨倾盆。在一间小茅屋里,报务员正设法同在贵州东部的中央红军取得联系。项英仍然觉得他们的撤退必须经中央委员会批准。电台不停地呼叫,但是没有回答。

    最后,大部分部队已经出发。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道路泥泞不堪,百步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楚

    中午到达仁凤,电台仍联系不上,到了下午一点还联系不上,天又下起雨来。贺昌决定不再等了。他带上两个营大约几百人开始突围,但很快便陷入了国民党军的埋伏,部队打散了。他们设法在石韩村重新集结,并渡过会昌河。不久,部队又被包围,打了几个小时仍无法突围。贺昌身负重伤。国民党士兵向他冲去,大叫“捉活的”贺昌把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大声呼喊“革命万岁”的口号,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贺昌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曾同陈毅、周恩来及其他人共同战斗过,他曾担任中央委员和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牺牲时年仅29岁。

    指挥部仍在仁凤等候。雨一直未停。最后终于联系上了,他们发出了要求中央批准突围计划的电报,大约在下午5点收到了回电。但是由于密码已经更换,陈毅和项英谁也不懂,人们看着满纸的密码一筹莫展。他们把电文烧掉,命令报务员用油布把电台裹起来,埋在坑里。这份看不懂的密码是3年中他们收到的中央红军的最后一次信息。

    陈毅曾向延安美军观察组属下的外交官谢伟思说过,从那时起“我们就像野兽一样生活”

    许多年来,何叔衡牺牲的情况一直是个谜。据说3月4日他和一支队伍一起从仁凤突围,在去闽西的路上被消灭了,他保管着党的经费、印章和文件。他宁可跳崖自尽,不愿被俘。他受了重伤,被两名国民党士兵发现后枪杀了。这些说法都不确实。事实是,何叔衡和翟秋白都化装成商人,并有人护送。

    1935年2月24日,他们在福建长汀县水口城的小彭村吃早点时被人发现。由李玉率领的国民党14团2营驻扎在附近,派兵包围了村子,何一行决定分散开来,在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倒在稻田里,被两个国民党兵发现。当士兵们俯身搜查他的口袋时,何跳起来同他们扭打。其中一个士兵向他开了两枪把他打死。

    瞿秋白躲过了那场劫难,但不久就和大部分人一同被捕了。敌人把他解往长汀监禁,并关了4个月之久1935年6月18日上午,他写下了一首诗,诗前附有简略的序言:

    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水,寒泉呜咽,如置身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夕阳明灭乱山中”因集句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绿空。

    诗刚作完,就来了一名卫兵把他押到了刑场去。

    他点燃了一支香烟,将一杯威士忌一饮而尽。他虽然身体虚弱,却镇定自若地走向刑场,当子弹射向他的胸膛时,他仍屹立在那里,用俄语高唱国际歌。

    在红军主力撤出不到两个月,苏区的主要城镇就已经被敌人占领了。10月26日敌人首先占领了宁都,11月10日占领瑞金,11月17日占领于都,12月23日占领会昌。至此,整个中央苏区的全部县城尽陷敌手。

    国民党军队除薛岳纵队,周浑元纵队尾追主力红军外,樊崧甫纵队、李延年纵队,从北从东两路压缩,先以集团兵力迅速占领苏区各县城和交通要道,继以堡垒政策,将苏区割成许多小块,企图将红军的部队包围在狭小的地区内。

    在“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人种,谷要换谷种”的口号下,山林悲啸,河水呜咽,一时间,苏区成了血与火的世界。

    苏维埃的招牌,从省、县、区、乡、村政府的门边,摘了下来,连同红旗、印章一起埋到了地下。昔日的歌声,和苏区人民那一张张满怀希望的笑脸,都已成了遥远的记忆。

    白天兴回来了,他的身后跟着而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