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io,德川家康10·幕府将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川家康生母先时从江户来到了伏见,在此安度晚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前来拜访。

    老夫人以前名于大,现在被人称为传通院夫人。

    时入庆长七年,传通院年已七十有五。六十一年前,她生下了家康,之后不久母子分离。她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够早晚守着家康,过上这等平静的生活。直到现在,她还常常梦见早先的事。每当午夜梦回,感激之情便会油然而生。然而,在梦中,她却哭个不休。过去的事情常在梦里再现,她一旦哭起来,泪便不止。

    梦中诸人,现在几都离开了人世:家康之父广忠、母亲华阳院、父亲水野忠政,以及曾多方照顾她的酒井雅乐助

    六十年后,她再看看周围的一切,常觉不可思议,亦常暗自发笑。那时的竹千代现已位极人臣,成了掌管国家大事之人。作为母亲,她为儿子感到骄傲。这是人为,还是天定?她经常这般询问自己。

    茶屋家的上代主人清延曾经对她说:“夫人乃是天下第一母亲。”她听到这话,竟不感到奇怪。每当想起此事,她便浑身发热。清延也已不在人世,现在茶屋的家主乃是十九岁的清忠。

    二月初一,井伊直政去世了,年仅四十一岁。据说自从关原一战负伤以来,他的身体便每况愈下,最终不治而亡。

    唯独家康却愈发精神了,而且据说他的侧室阿万也己怀有身孕。他五十九岁时,阿龟夫人生下五郎太丸,家康多少感到不大自在。然而奇怪的是,六十一岁时又得一子,他却装得若无其事。

    将要出生的,走向死亡的时日在一刻一刻流逝,人也在一点一点变化。在这变化不止的人世间,能够活到七十五岁,于大对上天已抱着一份足足的感激之情,即便马上死去,也应瞑目了,还在心中苦笑什么?她自然知道,自己是出于贪念,但她仍然觉得须再为家康做些事。

    这日,于大听说茶屋清延次子又四郎清次从长崎回来,便叫他过来。

    “又四郎还没到吗?”于大让人把垫褥挪到卧房门口,五月的骄阳刺得她睁不开眼睛。

    大约两刻钟后,又四郎才赶过来。“老夫人身体还是这般硬朗,小人欣慰之至。”又四郎今年刚十八岁,但与他体弱多病的兄长比起来,要健壮得多。茶屋家在朱印船出海时,为“九艘船”之一,之后便专注于生意,经常前往长崎。

    家康去年曾回过一次江户,接了于大,便又回到了伏见。那时,又四郎匆匆拜见过于大一面,便赶往了长崎。

    “你还跟以前一样精神,真是太好了。里边请。”

    “打扰老夫人了。”又四郎虽然只有十八岁,但体格和言谈举止均像二十五六岁的人。

    “又四郎,我有两件事想托你。”

    “只要是又四郎能办得到的,请尽管吩咐。却不知是何事?”

    于大微笑着点点头,令几个侍女退下,方道:“此事只有你才能办到。”

    年轻的又四郎看到她屏退了侍女,表情有些僵硬。他清楚地知道,这位老夫人是个什么样的母亲。家康到江户去接她时,她嘱咐道:“路上不可张扬。”于是,家康仅带了三十几个随从便沿东海道出发了。从大津到山科迎接的公卿以及各大名,始时竟未发现那便是家康的队伍,后来才追上来,甚是狼狈。队伍过于简朴,出迎之人起初还以为顶多是个小吏。纵然是因为家康不愿违逆母亲意愿,但经此一事,家康的风评越发好了。就是这样一位老夫人,今日却屏退了在场侍女,可见所托之事甚是重要。

    “又四郎,先说这第一件,我想让你到长崎之后,学习洋人的学问。”

    又四郎吃了一惊,道:“这其实小人已经开始学习他们说话。老夫人怎生会想到这事?”

    “我这老太婆到多大年纪,也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啊。”

    “是。”

    “大人对于我这老太婆来说,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儿子。因此,我也想为他做点什么。”

    “小人明白。”

    “将来,到了太平盛世,生意自变得极其重要。我担心他到时听不懂洋话。要是像你这般能干的年轻后生能精通洋人的学问,好处将不可估量。”

    又四郎紧紧盯着于大,嘴唇有些发抖。老夫人仅此一句话,就足以让年轻的又四郎热血沸腾。

    “人一生啊,必须做一件有益世人的事情。”于大兴致勃勃继续道,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在冈崎生下家康之前,我出于这样的想法种下棉籽。多亏了那棉籽,松平人一直对我这个老太婆念念不忘,一看到棉花,便想起我。”

    茶屋又四郎神情紧张地点点头。他没想到,从这个老迈的幸福女人嘴里,竟说出劝学之言。她的确不是普通女人。以前他就常听父亲谈起,说她年仅十七岁便被迫离开松平氏。那时她深知自己的哥哥是性急之人,怕他做出何等不测之事,半道便让送她的松平家人回去了,因此,松平氏没有一个人怨恨她。后来,家康平定了三河,她方被接回冈崎。今年已经七十五岁的她,处事时依然保持着谨慎小心的态度。

    “像你这般天资聪颖的年轻后生,若是能够为了后人,学些洋人的学问,定会如虎添翼,不不,应该说定会让佛祖满意。”

    “老夫人所言极是。”

    “因此,我想让你努力学习他们的学问,如何,你愿意吗?”

    “老夫人,您不用担心!若是那洋人的学问,又四郎定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况且这也于我们茶屋家的繁盛有益。”

    “好,太好了。那么,我还有一事相求”传通院突然警惕地压低了声音。

    “请尽管吩咐。”

    “令堂是生于花山院的参议大人家中吧?”

    “正是。家母现在家中,身体好得很呢。”

    “我想通过你母亲暗中打听一件事,不知合适不合适?”传通院脸上恢复了孩子般的热情。茶屋又四郎大感兴趣。

    “不过,这只是你我之间的事,万万不要对外人说。家康觉得自己出身于武将之家,便不想要朝廷的官位,而希望天皇能下诏敕封将军。”

    又四郎全身僵硬,盯着眼前这老夫人。这话令他大感意外,比起劝学之言,此事直如惊雷。宫里近来因为敕封家康为将军还是关白之事,产生了分歧。茶屋家负责宫里的衣料,又因母亲的关系,又四郎对此事也略有耳闻。

    “老夫人,您是想帮大人完成他的心愿?”又四郎屏住呼吸道。传通院长舒了一口气,对着又四郎双手合十。

    又四郎不语。传通院已是古稀之年,又四郎原想,即便有些什么,她也不过发些琐碎的牢骚,然而她却道出了一件连重臣也不敢轻易出口的事。她难道认为我能帮上什么忙?又四郎实在感到羞愧。他所能打听到的,无非是谁不同意敕封将军之类。即便能打听出这些,说与传通院听,又能怎样?难道她还能去说服人家?

    “又四郎,”传通院双手合十,向又四郎道“你能否转告令堂,就说,我老太婆生下了大人,却未能养育他,是佛缘浅薄。因此,我现在每日祷告佛祖,希望能收走我,并完成大人心愿。”

    “老夫人”

    传通院夫人像孩子一样点了点头“要是大人能够遂了心愿,太平盛世定能到人间。你也知道,所司代是板仓大人,佐和山那边有世世代代忠心耿耿效忠天皇的井伊大人。加强了京城的防守,然后把众大名聚集到江户,由大人好生看管,亦能保证天子和公卿安全。呵呵,你大概会笑我不服老。其实,大人想得更周密,我才想助他遂了心愿。”

    “小人明白。”又四郎的声音有些嘶哑。在关原之战中,他曾协助兄长运送兵器粮饷,却不知家康有意至江户执掌权柄,甚至老母传通院亦有此念。“那么,小人将大人和老夫人的愿望转告给家母,之后呢?”又四郎想传通院夫人既径过深思熟虑,想必早有打算,于是这般问话。

    传通院再次双手合十“女人自能懂得女人的心思,你就说,我是以性命为大人祈祷。”

    又四郎险些失声。传通院比年轻的自己还要冷静,这是一个隐含着深奥玄机的谜。父亲四郎次郎已经不在人世。然而皇宫与公卿之家,都与茶屋家有些关系。传通院必是看到了这些,才对又四郎提出这个念想。“女人自能明白女人的心思”这是多么平常,然而又多么执著的慈母之心!

    之后,于大未再说让又四郎为难的话。她亲手沏了一碗茶,用怀纸包些家康送来的白砂糖,眯着眼睛吃得津津有味,还苦劝又四郎也食用一些。又四郎一本正经接过来,尝了一口。他想笑,却不敢笑——那糖其实是他以兄长的名义进献给家康的。之后,传通院又说了些家常话,谈到家康应高台院之请,为高台院建了一所寺院。高台院住在寺中未免寂寞,希望又四郎能够抽空去看看她。又四郎应承下来,便告辞去了。

    于大让侍女把又四郎送到门口,便开始抄写佛经,这是她每日必做的功课。

    “老夫人,奴婢给您揉揉腰吧。”贴身侍女阿才道。

    于大微微摇了摇头,阿才为家康同母异父弟康俊所送。见老夫人摇头,阿才便走到于大身后,为她打扇。她知于大的想法。其实,于大正在与自我争斗:她对自己晚年的幸福感到恐惧,更确切地说,是对安逸地活着的恐惧。

    于大和康俊经常对阿才说起,当初她被迫离开松平家,刚刚嫁到久松家时,曾向久松家的洞云院献了一份血书观音经。当时于大甚是挂念年幼的家康,于是咬破手指抄写经文,虔诚地许下一个愿,愿以性命换取家康平安。

    于大许的愿应验了。家康如今担负着莫大的使命——缔造万民期待的太平盛世。然而,于大却未能献出自己的性命,反而成了万人仰慕的天下最幸福的母亲。她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心安理得地享受幸福,于是忍受着腰酸背痛抄写经文,以安抚良心。这一切,阿才都清清楚楚看在眼里。

    刚到伏见时,于大因伤风而卧床,家康送来了药,她却拒而不用:“若是吃了,便心中有愧。”

    阿才觉得,老夫人定然是觉得愧对她许过愿的神佛,于是,今日便未强为她捶腰。

    于大还在抄写经文。阿才一声不响跪在身后为她打扇。时到傍晚,天气愈发闷热,汗水浸湿了于大的衣领。阿才没敢帮她擦汗。因为在于大心里一直有一个结,她坚信,只要自己受苦,便能确保家康平安。

    两名侍女拿来了烛台,于大才抬起头,似刚刚注意到天色已暗。

    “阿才,我今日和茶屋那后生说话时才想到,我还得许一个愿。”

    “又要许愿?”

    于大放下笔,缓缓离开书桌“那孩子,是个有出息的。”

    “是。大人也曾说过,又四郎定会使得茶屋一门更加兴旺。”

    “是啊,比他哥哥强。”于大不断点头,道“这么一个伶俐的孩子,也没能听懂我的话。世上的事情就是怪,原本可以解开的结,却又纠缠在一起。”

    阿才不解地歪了歪头,往前膝行一步“茶屋公子没听懂?”

    “是啊。七分懂了三分未懂。”于大微微摇了摇头。她在犹豫。

    “他哪里不明白?”阿才有些不解。

    “虽说没明白我的意思,但也不是那孩子的错。就连宫里的大人们都犹豫不定呢。”

    “宫里”阿才吃了一惊。

    于大也为自己的失言吓了一跳。她又微微摇了摇头。“把灯点上吧。”她改变了话题“大家都拥戴大人,真令人感到欣慰。”

    阿才依令,起身点上了蜡烛。她知,这不是她能主动去问的话题,于大也没再提到“宫里”

    于大认为,宫里的人畏惧家康,这让她极为不安。宫里的人似认为,若不给家康高官厚禄,事情便难以收拾,然而秀赖又让他们感到为难。于大想通过又四郎的母亲让他们知道,所有的顾虑都是不必,家康乃是想做武家统领。又四郎确实没有完全理解于大的意思。

    世上之事,知易行难。当事双方往往互相揣测,却都不敢妄动。目下一朝公卿,无一人敢对家康出言不恭。然而家康对自己的事亦总是缄口回避。因此,就连经常与之来往的承兑、崇传和其他五山长老,也不敢妄自推测家康会受何等官职。虽然众人都知,天下已经握在家康手中,却还有已故太阁之子秀赖在。因此,若不弄清家康对秀赖的态度,便无法轻易置喙此事。

    深知家康心思的于大忧心忡忡,于是对聪明伶俐的茶屋又四郎提到这些,想让他打探一下当前宫里情形,但她又觉良心有愧:这都是我自作主张,真是过于自负了。她绝非怀疑家康是否拥有这样的实力和品德,而是怀疑自己到底有无插嘴的资格。于大曾向神佛许愿,愿为家康献上自己的性命,她的愿望圆满实现了,她自己却得以安享晚年,所以她总觉得并无资格再有奢望。

    愿望都是无休止的欲念所致。因此,于大在又四郎回去之后,便开始诵经忏悔,但忏悔之后,欲念又起:身为母亲,我还没为儿子做一件大事!欲念和自责灼烧着她的心。她哪里知道,这便是母亲对儿子永无休止的关爱。

    我的贪欲太深,总是期待本不该期待的东西,真是业障缠身。于大深受佛法的影响,她坚信现世的盛衰苦乐,都是过去的恶因善根积累而致。事实也是如此,据她所知,无事例外。心中有爱的人,子孙皆得到了荣华富贵,而那些整日里相互怨恨、争权夺利之人,由于恶业积累,子孙也无不走向了败亡。

    整个院子都已被黑暗吞噬,外面一片寂静,屋内灯光柔和。于大忽道:“阿才,我下定决心了。”

    阿才把侍女端上来的膳食摆在于大面前。

    “我的脸色是不是好多了?下了决心,便觉得舒坦了。”

    阿才笑着点点头。食案旁的于大看起来的确很高兴。

    于大与往常一样,对着饭食双手合十,却迟迟不拿筷子“阿才,女人真是罪孽深重啊。”

    阿才不答。她知道,老夫人兴致勃勃说话时,必会回忆往事。这时与其附和她,不如默默听着,方更能让她高兴。

    “你也是个女人,要好生记着。”

    “是。”

    “女人有了夫君,便会爱夫君;有了儿女,亦会爱儿女。”

    阿才有些不解,莫非爱也是恶业?

    “就是恶业。”于大似乎看出了阿才心中的疑问,马上道“关爱兄弟,关爱下人,连养的猫与鸟也爱。这种对爱的执著,不知不觉间便埋下了怨恨的祸根。我曾经见过因嫉妒发狂而杀死侧室的女人,甚至还有因嫉妒而出卖夫君的女人。有人因为太关爱自己的下人,杀掉他人的下人,也有人因为狗打架,去毒杀邻家的狗”

    阿才认真地点点头。若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确是恶业。

    “阿才,因为爱自己的孩子而憎恨别人的孩子,这种关爱便不能成为善根。但女人往往会犯这种恶业。”

    “是。阿才铭刻在心。”

    “不,这不是对你说的。我是对我自己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